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及实现路径

发布者:sjc发布时间:2019-05-09浏览次数:31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及实现路径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时代背景和客观要求   

2015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对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健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提高审计能力和效率,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全面从严治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出了总体要求。
  陕西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要求,确定了全省推进审计全覆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陕西省行政区域内审计监督全覆盖。20169月,陕西省审计厅制定了《2016年至2020年审计全覆盖实施方案》;2017年初,陕西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对全省教育系统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进行了相应布置安排,重点就是要求省属高校逐步全面落实内部审计全覆盖。高校要围绕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建设工程审计工作,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立体式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二、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监督体系构建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是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构建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免疫”和“咨询”作用,对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体系,要围绕学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程建设、经济责任、科研经费、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业务开展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
  (一)财务收支审计高校财务收支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依法对学校及其所属独立核算单位各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财产物资管理、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开展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账务处理的规范性。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推动学校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促进学校加强资金和财产物资的管理,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高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是对高校预算管理、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以及高校年度财务报告反映的年末财务状况、年度收支结果和高校事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建议。通过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增强高校预算的计划性和严肃性,促进高校依法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审计部门对校属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动、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其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依法进行的监督和评价。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客观公正地反映校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存在的问题及应负的责任,促进被审单位加强财经管理,并为干部主管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四)建设工程审计。建设工程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投资效益。建设工程审计可由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实施,也可由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或学校相关规定办理,委托费用按规定列入工程建设成本。
  (五)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为了促进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其有效执行而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进行的了解、测试和评价活动。《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要求,高校要结合学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对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内部控制工作组织情况、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对业务层面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有效防范高校重大经济风险。
  (六)专项审计调查。专项审计调查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运用审计和其他调查方法,依法依规对高校重大改革项目、重要资金安排、重要政策落实、热点、难点等有关的特定事项,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专项审计调查具有宏观性、时效性、建设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和特点,可以促进政策制度落地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专项审计调查主要包括“三公”经费审计、科研经费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资产审计、绩效审计、招投标审计、合同审计等等,可以根据高校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一)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内部审计是规范高校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过程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内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规划,把加强内审工作作为完善学校治理的重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审计法规政策,并不断结合新形势对内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发挥内审工作在加强学校经济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方面的作用,建立与学校发展建设相适应的经济监督和制约机制。
  学校内审工作应直属校长领导,可以增强内审的权威性。审计机构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校长审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听取审计工作�R报,及时审签审计工作计划、报告和总结。支持内审机构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帮助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相关学习,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重视能力培养。要健全内审机构,配齐专业审计人员,保证各类审计业务全面开展。注重作风建设,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服务、质量、风险意识,养成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客观公正、廉洁从审的职业习惯;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对审计项目的范围、对象、内容、目的、程序、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为实施审计全覆盖提供制度保障。
  (三)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高校内审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计划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等各环节,完善审计程序,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和监控,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严格中介机构选定程序,明确审计的工作目标和内容,强化审计过程监管和后续评价,确保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服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四)实现大数据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要加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审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完善教育审计管理平台,在审计实践中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程度,规范电子数据采集、报送、存储、使用和备份等各环节工作,确保数据安全,运用专业审计软件,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
  (五)加大审计工作创新力度。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要突破传统的审计监督方式,由单纯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转移,内部审计工作要将着眼点放在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上,以关注风险导向、强化内部控制为立足点,逐步实现由过去的查错纠弊审计为主向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转变,树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理念,推动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
  (六)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机制。从制度上明确各部门审计整改工作的职责,落实在审计整改意见上应承担的责任,明确被审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对于审计揭示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按期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结果在规定时间内书面反馈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建立整改检查制度、问题清单和整改销号制度,审计报告及整改情况要作为考核、奖惩、晋职的重要依据,对整改不力的要严格追责问责。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研究审计反映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使审计全覆盖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推行。